本网讯(通讯员 黄磊)一个喝水的玻璃杯、一根吸管、一块石头、一段PVC管等物件也能制作成乐器进行演奏?5月14日下午,三号教学楼一楼综合报告厅内座无虚席、乐声悠扬、掌声如潮,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师赵洪啸为艺术学院师生带来一场题为“万物皆乐器”的精彩讲座。
讲座现场
赵洪啸是位“多边形”音乐教师,集演奏、作曲、发明、教育、公益等于一身。目前任中国陶笛艺术委员会副会长、中国陶笛艺术研究所所长,擅长多种乐器演奏、乐器改良制作以及多种题材的音乐创作。自2004年起连续十九年组织“洪啸音乐支教团”于暑期赴全国各地偏远山区自费支教,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自2005年开始连续四次获得全国葫芦丝巴乌比赛独奏金奖,其原创作品《风叶恋》《野狼》等成为全国葫芦丝、陶笛社会艺术考级作品。在音乐教育领域,赵洪啸提出“万物皆乐器”的理念,首倡“音乐自由教学法”,解决我国基础音乐教育领域诸多实际问题。
赵洪啸老师演奏陶笛
讲座中,赵洪啸老师从“聆听万物之声”出发,带领师生一起感受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声音、理解音乐的本质,展示了如何将生活中随手可得的吸管、杯子、卡片、橡皮筋等物品,根据其物理属性、形态结构,制作成乐器,并利用这些简易乐器现场为师生们进行了演奏。
与师生交流互动
赵洪啸老师的讲座看似轻松、随性,却是几十年如一日的探索和积淀。他表示,音乐来源于生活,只有对生活充满热情,才能创造出音乐的无限可能。
讲座持续了近三个小时,师生反映热烈。大家在认真倾听、体验、感受中对自制乐器充满兴趣,在与赵洪啸老师的交流互动中获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