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cb 来源:新闻中心 时间:2015-4-21 15:03:00 浏览次数:
本网讯(学生记者陈梦真 王俊/文雷盼盼 黄宇颖/摄)4月18日,校团委组织校青年志愿者“阳光使者”参与“护航中华鲟”活动,积极向市民宣传中华鲟保护意识。
在市图书馆,青年志愿者们认真聆听了由宜昌市三峡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作的中华鲟知识讲座。随后,志愿者们徒步来到江滩,参与“人与中华鲟十公里赛跑”,通过“护航中华鲟,追鲟踪迹,保护长江生态环境”活动,向市民宣传中华鲟的相关知识,传播珍稀濒危动物的保护意识。
活动现场吸引了不少市民尤其是小朋友的目光,他们颇有兴趣地观看了活动现场摆放的中华鲟保护知识展板,并热情积极地参与到与中华鲟的赛跑活动中。
日前,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组织发起了时间为4月12日—6月1日的“护航中华鲟”活动,并通过官网发布“护航中华鲟”志愿者行动,面向社会招募了大批护航志愿者。招募到的志愿者主要来自宜昌以下荆州、鄂州、武汉、合肥、南京、安庆、芜湖等地沿江城市的青年志愿者,他们将向社会大众普及中华鲟生活史知识、现状、受胁情况及保护措施,传递人与长江和谐共生的理念。
新闻链接:
中华鲟是一种大型的溯河洄游性鱼类,世界现存鱼类中最原始的种类之一,是活化石,有“水中大熊猫”之称。中华鲟是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现今仅在我国长江流域尚有分布,其他江河中均已绝迹。
夏秋两季,生活在长江口外浅海域的中华鲟回游到长江,历经3000多公里的溯流博击,回到金沙江一带产卵繁殖。产后待幼鱼长大到15 cm左右,又携带他们旅居外海。它们就这样世世代代在江河上游出生,在大海里生长,养成了身居海外不忘故乡的习惯。在洄游途中,它们表现了惊人的耐饥、耐劳、识途和辨别方向的能力。
据研究记述,因中华鲟特别名贵,外国人也希望将它移居自己的江河内繁衍后代,但中华鲟总是恋着自己的故乡,即使有些被移居海外,也要千里寻根,洄游到故乡的江河里生儿育女。所以人们给它冠以“中华”二字。
4月12日,在湖北省宜昌市胭脂园长江珍稀鱼类放流点江段,三峡集团和宜昌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2015年长江三峡中华鲟放流活动。此次活动是三峡集团中华鲟研究所第57次开展中华鲟放流活动,共放流子二代中华鲟3000尾,也是历年来放流大规格子二代中华鲟数量最多的一次。
在这些中华鲟当中,科研人员在61尾中华鲟体内事先植入了声呐标记,沿江的监测站点可以通过声呐接受装置,定位每一条中华鲟的行踪。过去,科研人员会长途跋涉,一路“追鲟”跑到长江口,而这一回,他们把观测的“接力棒”交给了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护航中华鲟”的志愿者们。通过定位、观测这61尾中华鲟的洄游信息,中华鲟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将获取中华鲟研究的基础数据。
最新消息显示,首次在志愿者们的“护航”下,18日凌晨,由61尾植入声呐标记的中华鲟组成的“特种部队”中,最快的一条小鲟已经游出600公里,抵达武汉境内。再过十天左右,它们就能游进江苏。
![]() ![]() |